“文青化”的中国时刻

作者:石勇 2013年3月7日南风窗 普通青年和2B青年,越来越只具有看文艺青年“装13”的份了。公共空间,还有人们的情绪气质,都已“文青化...

俞可平对话福山:中国发展模式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作者:2011 年 3月28日 《北京日报》 问题1:全球化到底对国家主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俞可平:福山先生,全球化对民族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问题引起了欧洲、美国、中国很多学者的关注。有学者提出,随着全球化影响的增大,对民族国家的冲击越来越大。还有学者提出,民族国家可能就要消亡。这样的观点在欧洲很容易被接受,因为欧盟国家的传统边界没有了,货币也统一了,甚至欧盟军队也产生...

萧功秦:超越左右激进主义

作者 萧功秦   20123年8月《超越左右激进主义》自序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十年,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转型中期的深水区,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个新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当改革出现困境时,左的与右的激进主义思潮重新抬头,前者把“文革”浪漫化,要把中国拉回到改革前的平均主义时代去,后者主张实现一场西方化的自由主义“革命...

瞿宛文:中国模式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

作者:瞿宛文  文化纵横 2012年第3期 摘要:此次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经济的表现突出,因而中国崩解论暂时销声匿迹,中国崛起似乎终于成为共识。有意愿且有能力做到大规模实时有效的刺激经济,是使得中国模式在此次全球危机因应中受到肯定的地方。因此,必须要问的问题是,中国为何具有此项能力?为何能够做...

「中国模式」介评

作者:蔡瑞艳、钮维敢  2012年2月7日 中共中央编译局 【摘要】:作为全球化的产物,中国模式是中国的,但更是相对于其他社会发展模式而言的。两极格局瓦解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中国模式独树一帜,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中国模式的观点千姿百态。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可以看出它们已经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同时也可以洞见其缺...

郑永年:为什么中国需要建设国家意识形态?

作者:郑永年 2013年1月29日 新加坡联合早报 今天的中国,在意识形态真空的状况下,就必须首先要造就一种全国人民(各阶层、各种族等)都能认同的国家意识形态。这样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必须是中国的核心价值和共享价值的有机结...

弗朗西斯·福山:历史视野中的中西政治秩序

作者:弗朗西斯·福山 2013年1月18日东方早报  【编按】本文根据作者2012年10月17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翻译整理;英文稿经作者审订;刊发时有删节。 我想要讲的主题也是我新书的主题,我的新书叫作《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一共两卷。第一卷刚刚有中文译本出版,从前人类时代,一直讲到18世纪美国和法国的革...

谁的终结?福山与张维为对话“中国模式”

作者:弗朗西斯·福山、张维为 2011年11月1日观察者网  福山主题演讲: 变动秩序中的中国与世界 我最近写了一本书叫做《政治秩序的起源》,内容是关于世界各地政治秩序的发展情况。我采用了比较观察的方法来写这本...

张维为:邓小平南巡讲话背景和中国模式提出

作者  张维为  2012年2月27 日观察者网 先谈一点个人的回忆。我第一次替邓小平作翻译是1985年8月28日,他问我哪里人,我说上海,他问:知道霞飞路吗?我说,是淮海路吧,他笑着点头。那次他是会见津巴布韦领导人穆加贝,穆加贝很左,总担心中国要放弃社会主义了,邓小平反复给他解释,最后我看邓都有点不耐烦了,对他说“我们还有强大的国家机器”,将用国家机器来保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

Getting ready for China 3.0

作者 Mark Leonard  2012年11月26日 CNNThe Chinese like to think of history progressing in 30-year cycles, and have even taken to using the jargon of the internet to describe it. China 1.0 was the three decades of Mao Zedong , the heady cocktail of a planned economy, a Leninist political system, and a foreign policy of spreading global revolution. China 2.0 was Deng Xiaoping’s market revolution which brought export-led growth, political repression...

《中国3.0》:中国式辩论

作者 吉迪恩•拉赫曼( Gideon Rachman)2013年1月10日 《金融时报》 中国是一个一党制国家,媒体仍然受到严格管制。但如果以为思想辩论因此遭到扼杀,那就错了。相反,中国学者正在激烈讨论着国家的未来以及它在世界上的角色。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辩论比西方的对应辩论更有意思。原因是,欧洲或美国的辩论建立在主流对某些基本原则的广泛认可之上,比如关于民主、资本主义和国际秩序的原...

徐滇庆: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吗?

作者 徐滇庆  2010年4月14日《财经网》 近期,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所长伯格斯坦(Fred Bergsten)在美国国会作证的时要求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Currency manipulator)。其实,在经济和金融学教科书上很少见到“汇率操纵国”的提法和有关案例分析。既然伯格斯坦提出此问题,我们就有必要刨根问底,认真探讨一下汇率制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汇率操纵国的定...

朱雲漢:中国大陆兴起与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重组

作者 朱雲漢  2013年1月21日观察者 本文为朱云汉教授2012年9月28日在台湾大学的讲座文字内容,讲座原题为《中国大陆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观察者网全文整理首发。 朱云汉:我今天来给大家做这个报告,我希望它产生的作用是给大家进行一次震撼教育。如果我没有达到这个效果的话,就算我失败...

非洲与中国:新殖民主义还是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作者 [古尔默·阿布杜罗(Gourmo Abdoul LÔ) 著 马京鹏   译 《国外理论动态》 2012年第9期   本文为毛里塔尼亚进步力量联盟国际部秘书古尔默·阿布杜罗(Gourmo Abdoul LÔ)于2009年6月在巴西圣保罗召开的金融危机与左派战略国际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并刊登在法国《国际通讯》杂志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专刊上。文章分析了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中国在援非投资中发挥的影响,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进程仅仅是反映中国经济在全球扩张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重新定位角色的一种正常活...

俄罗斯之声:“新加坡模式”成中国未来10年发展方向?

作者  2013年1月23日 俄罗斯之声  中国第五代领导人的上任活跃了人们对“中国模式”以及中国走何种发展道路的讨论。中国媒体也在刊登越来越多有关新加坡把严格的政治制度与自由经济成功结合的经验的文章。中国的现代化是否可取新加坡模式?   最近两个月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至少三次提到有关新加坡政治体制的题目。据香港媒体公布的资料,中国中央电视台也在准备播出有关新加坡现代化经验的十集纪录...

郑永年:新加坡模式的经验及其启示

作者 郑永年  2009年7月19日 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    郑永年教授,1962年生,浙江余姚人,国际知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中国对外关系研究。 新加坡能不能学?     中国能不能学新加坡?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事情并不总是很清楚...

佩里·安德森:两场革命

作者: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章永乐、叶蕤 译  2011年6月3日 《思想》、聯經出版  【编按】 佩里·安德森,前《新左翼评论》主编,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着有《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性的起源》等着作,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和社会学系。 如果说20世纪受俄国革命的轨迹主导的程度超过了任何其他单一事件,那么21世纪的形貌便将由中国革命的后果所塑...

张晖明:中国崛起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作者 张晖明  2013年1月12日 文汇报 (张晖明教授在复旦大学的讲演) 中国崛起这一现实因素,在旧的范式之下,必定会被重新置于对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有利的循环之中。因此,构建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及政策范式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样不仅可以解释中国崛起的现实,也可以用来指导中国的改革实践。   张晖明 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

华生:可以有但还没有的中国模式

作者: 华生  2010年4月2日 《经济观察报》 今天讨论的是中国模式,我的观点很简单,我认为中国模式用时髦的话就是可以有,但是现在还没有。目前最多可以说中国正在探索一条道路,寻找一个途径,但这还不能称作是一个模式,因为它还不清晰、不定型和不稳定。所谓模式相对来说是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框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乃至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复制。通常我们讲的模式大概都是这样。如果要从这几个角度来看,现在中国模式还不存...